在低空经济加速崛起的浪潮中,无人机高级自动驾驶技术正重塑生产生活方式,而作为核心传感器的光纤陀螺仪,其市场规模在2024年已达257.7亿元。然而,核心器件光纤环的高成本,始终是制约其民用普及的关键瓶颈。来自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大学的戴伟翔团队,历时36个月研发的“全自动化光纤绕环装备”,正以技术突破打破这一困局,为民用导航的降本增效注入催化剂。
直击行业痛点:破解光纤环制备三大技术瓶颈
光纤绕环设备长期受限于三大技术难题:温变环境下热稳定性差、绕环张力控制精度不足、装备自动化程度低,导致生产过度依赖人工、效率低下,直接推高了光纤环成本。戴伟翔团队深入调研后,将这些痛点作为研发的核心靶心,开启技术攻坚之路。
技术破壁:创新工艺与智能控制双轮驱动
团队以创新算法与工艺改进为核心,实现了多项关键突破:
创新多层交替16级对称绕法:通过优化控制绕组空间分布与光纤受力,不仅压缩了光纤环体积,更显著降低材料成本,从源头破解“成本高”难题。
改进绕环张力自适应控制系统:有效降低绕环张力波动,缩短动态响应时间,大幅提升了光纤环在动态环境下的精度与稳定性,突破传统MEMS方案的性能瓶颈。
这款全自动光纤绕环设备严格依据国家标准完成性能测试,核心指标经专业机构权威认证,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为光纤陀螺仪的民用化扫清了成本障碍。
从实验室到产业线:技术落地与产教融合双向赋能
技术突破已快速转化为核心竞争力。目前,环纤工韵团队已与多家企业签订订单,其成果获得业内外专家高度认可,在推动行业智能化升级的同时,更深度践行产教融合——项目培养出多位优秀技术人才,生动展现了职业教育赋能产业发展的巨大潜力。
面向未来,团队将持续打造光纤绕环新生态,在创造社会与经济效益的同时,积极响应政策法规,助力高可靠性民用导航装备国产化落地,为低空经济的蓬勃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