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科技学院“陶行家”团队赴温州市苍南县桥墩镇开展以“捏塑非遗文化的活态传承与建设美丽乡村结合的实践调研”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本次活动得到了非遗黏土捏塑技艺传承人丁建华老师、苍南县桥墩镇团委、苍南县党建办公室、苍南县桥墩小学、苍南县各乡村社区等单位的大力支持。
“陶行家”暑期社会实践队是一支由艺术设计与服装学院团委书记李瑞豪和人文学院研究生辅导员翟士超为指导教师,20级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学生林煜景为队长,11名本科生和2名研究生组成的团队。学生学科背景涉及服装设计、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汉语国际教育等专业,突显跨学院、跨专业强强联手合作的优势。
巧手点亮捏塑风采,传承非遗使命担当
“陶行家”团队以“行者走天下,实践出真知”为宗旨,致力于在学校课堂、课外兴趣活动、暑期社会实践、助力“双减”等方面积极开展黏土捏塑技艺非遗文化的宣传和活态传承活动。在学院的支持下,“陶行家”团队成员会定期集中学习黏土捏塑相关技艺和知识的学习,开展成员作品交流会,分享制作心得,探讨体会感悟。
为进一步了解黏土捏塑技艺的历史渊源、发展过程、制作工艺等知识,“陶行家”团队拜访非遗黏土捏塑技艺传承人丁建华老师。在丁老师的指导下,团队成员进行了相关的观摩和研讨,完成了亚运会吉祥物、小碎花徽章等作品的制作。通过这次培训,陶行家们不仅技术上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也体会到黏土捏塑必须要具备的细心、耐心、韧性三大品质。
至此,一支具有丰富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陶行家”团队正式形成,他们承担着传承黏土捏塑技艺非遗文化的使命,以行者之姿蓄势待发,将非遗文化的种子播撒在行走过的每块土地上,无论步至何方,处处生花。
非遗捏绘山海之卷,行者走进古镇桥墩
山海协作工程是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八八战略”的重要内容。这些年来,历届浙江省委、省政府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以贯之深入实施山海协作工程,推动山区26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加快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在此大背景下,共青团浙江省委于2022年初出台了“浙江青年山海协作行动升级版”,吹起了省内各共青团组团协作助力共同富裕的冲锋号。“陶行家”团队积极响应山海协作工程的号召,将温州市苍南县桥墩镇作为社会实践的目标地点。
非遗走进桥墩的第一站为桥墩小学。桥墩小学作为一所创办于1906年的百年老校,一直秉承“向上向善”的校训,积极探索儿童友好教育的新模式,旨在打造优质的校园环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校园文化景观设计交流会上,桥墩小学曾斌校长同党委成员就校训墙、展示台、幼小衔接区、校廊、绿化景观等多个区域与团队进行充分讨论,确定将捏塑元素融入校园文化中,全方面营造幸福教育的学习氛围。
之后陶行家团队在桥墩小学为孩子们开展了一次寓学于乐的非遗捏塑兴趣课堂。在每位团队成员的悉心传授之下,学生们共同完成了一幅“喜迎二十大”的捏塑作品。本次课堂受益匪浅,在传递快乐的同时,也在孩子们幼小心灵中埋下热爱祖国、传承中华文化的种子。桥墩小学也与陶行家团队达成共识,并签订了社会实践基地合作协议,拟定共同建设捏塑兴趣特色系列课程。
第二站为碗窑古村落。碗窑古村落作为目前全国稀少的保护较完整的古窑址和古村落,具有悠长的历史、秀丽的自然景观以及厚重的人文底蕴。陶行家们醉心于古村风韵的同时,也被作坊中手艺人精湛的制碗技艺和碗窑博物馆中陈列的古物所震撼。随着行者们的脚步,两种代代传承下来的优秀技艺完成了一场跨越山海和时空的对话。
第三站为红色文化阵地。陶行家们先前往五岱山纪念馆,瞻仰红军挺进师在五岱山活动纪念碑,重温入党誓词,感受桥墩红色文化的洗礼。随后,陶行家团队走进百岁老党员许家钗同志的家中,送上了两只亲手捏塑的红杯。通过老党员讲述的一段段历史,行者们深刻领会到桥墩所经历的艰苦岁月和乡镇变化,纷纷表示定当传承好红色基因,为祖国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第四站为仙堂村。当前仙堂村正积极创建未来乡村,计划进行酒艺公园、坝下营地、仙堂村史馆等39个核心项目建设。陶行家团队融合了桥墩的人文景观,制作一个捏塑沙盘并赠与仙堂村。行者们所带来的捏塑作品得到了村委会的肯定,希望之后能够继续合作,制作更丰富的作品放入村史馆,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随着活动的深入开展,桥墩镇各单位与陶行家团队不断探索出宣传非遗文化和建设美丽乡村的全新融合路径,力争通过深入挖掘地域特色风貌和历史文化传承,实现非遗传承事业的精准化和多样化,助力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传播和文明乡风的建设,进一步推动浙江省山海协作工程的创意升级。陶行家团队充分发挥“干在实处、勇立潮头、走在前列”的浙江精神,在助力“两个先行”的青春赛道上跑出最好成绩,唱响“我在窗口写青春”的时代最强音,为高质量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增添一抹属于浙科青年的亮丽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