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新起点
受疫情、俄乌战争以及美元激进政策影响,一场世界性的经济危机正在酝酿。消费减少、出口断崖式下跌,大量公司面临倒闭、失业风险加剧、GDP增长急剧收缩,对人民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特别是美国经济政策正在逆全球化,世界各国相互协作、共创辉煌的地球村经济会被人为割裂,今后出口必然面临严峻考验。面对新形势,中国必须及时调整经济发展重心,扩大内需。将内需增加到让各国仰视,只能积极参与、共谋发展的程度,应对危机方能游刃有余。也就是说,只要内需足够强劲,任何制裁、阴谋都是浮云。我国发展内需的潜力十分巨大,特别是在农村、农业及医疗领域,只要进行以下几点改革,就能成为新的增长点。带动国内经济,引领世界经济发展。例如:
第一、农村房产流通,可以确保5年内GDP保持在10%以上。
最近几年,各地进行了新农村改造。以浙江省为例:大部分村庄盖起了3-5层的小别墅,村民盖房一些地方要用10-60万购买宅基地,3层小别墅的盖房成本加上简单装修需要50-80万左右。也就是说,在农村盖房至少要60万。
浙江省最近几年普通职工平均工资在3000-6000元。为了配合国家政策,为了留住自己的根,为了建设美丽家园。大部分家庭倾其所有,甚至不惜欠下大量外债,才凑齐盖房款。然而钱花了,房子盖好以后,却发现日子有点不好过了。
根据国家政策,村民购买的宅基地属于集体土地,宅基地上的房子原则上外村人、城里人不允许购买。市场决定价格,都是一个村的,有几个人会缺房子?如果把盖好的房子卖掉,价值会立刻缩水。只不过很少有人会卖好房子,毕竟房子就是农民的根。哪怕盖房以后,少了60万的自有资金,每年因此少赚几万甚至几十万。哪怕房子空着没人住,也在所不惜。这就是农民的执念。
盖房、娶妻生子、老婆孩子热坑头,是许多农民的理想生活。但现在有房也不一定能娶到老婆。大部分农村地处偏远,房产很难流通,实际价值跟使用率非常低。许多年轻人在城里上班、生活。如果让小孩在城里上学,还要买套房,把户口迁到城里。所以结婚时,丈母娘一般要求男方在城里有套房,哪怕分期付款也可以。以房价每平方1万元为例,60平方的房子,至少又是一个60万。省吃俭用一辈子在农村盖了楼房,又要在城里攒钱买房,完全可以想像生活该有多艰难。更悲催的是,许多人在小县城买房后,发现当地工资低,没有上升通道,工资难以维持开支。为了生活必须到其他城市工作,租房子生活,县城的房子只能闲置。
农村要发展,就不能让农民把所有辛苦钱砸到不能产生任何价值的房子上。如果房产不能流通,不产生应有的价值,只会让活钱变成死钱。那么政府就要考虑政策的合理性,以及是否会成为坑农害农、阻碍经济发展的政策。任何市场经济国家,将天量资金沉淀在农村,无法流通,后果必然是毁灭性的。
实行新农村改造,鼓励农民盖别墅,美化农村环境。这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广大农民无不响应。但是盖房之后,农民面临的窘境,政府必须有所应对。
解决的办法其实很简单。现在农村土地经过政府申批,缴纳补偿款后,土地性质可以转为工业用地、商业用地和住宅用地等用途。那么农村宅基地是否也可以进行类似的操作呢?
如果农村宅基地可以从集体用地变更为住宅用地或商业用地,允许自由买卖。那么,我们这些年费尽心血打造的新农村就能成为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带动乡村经济发展。比如:
1、我国约9亿人口居住在城市。他们常年生活在钢筋水泥森林里,每天吸收着PM2.5,闲暇之余无不希望拥抱大自然,呼吸新鲜空气。现在机会来了。只要在农村买套房,就不用节假日到景区数人头了。花10-30万,在城市附近找个环境优美的村子,安个可以度假的家。空闲时,带着家人或亲朋好友体验农村生活,这种生活方式完全可以成为大中型城市居民的标配。
2、我国9亿城市居民至少8亿祖辈生活在农村。中国人骨了里有着认祖归宗的传统,如果可以回祖地买房。8亿城里人以及许多旅居海外的华人侨胞,一定会纷纷响应,常回祖地看看。
3、我国地域广阔,南北东西景色、气候各有不同。北方人喜欢到南方过冬、度假、养老,南方人喜欢到北方体验不同的风情。几乎所用人都想来场说走就走的旅行。100万就可以在全国各地拥有好几个家。普通人旅游是走马观花花大钱,但是农村买房,只要位置好、配套全,就是投资,有升值空间。更重要的是,可以细细品味当地风土人情。可以自己到田间地头采摘成熟的瓜果蔬菜,享受低价和真正绿色无公害的农产品。可以把各地物美价廉的农产品带给有需要的朋友,顺便赚点小钱。
4、随着全球进入互联网时代,各行业均有大量从业人员实现了居家办公。如果一些乡村环境好一点,交通方便一点,购物方便一点,生活成本低一点。相信吸引这些深受城市高房价荼毒的年轻人前来居住、买房应该不成问题。
5、如果外地人在农村买房,可以把户口迁过来,可以享受村里的一些福利。相信即使分不到土地,也会吸引大量外地人落户。从而解决农村人才问题、人口问题和经济发展问题。如:
(1)打工人群可以把家人带在身边,不必忍受分离之苦,子女也不再成为留守儿童。据调查,许多留守儿童对父母没有感情,甚至怨恨父母。因此,只要有办法,家长都希望小孩能在身边。毕竟言传身教才是对孩子最大的爱护,才能让他们健康成长、少走弯路。跟孩子一起在外面生活,为了方便上学,买房、落户就成了最大的刚需。另外,这些小孩跟着父母在外面久了,一般也不会回老家。如果有机会在外面买房、落户,大都会全力争取。
(2)农村许多年轻男女往往在18-22岁左右,不管能不能领证,在长辈及亲朋好友的见证下,就能成为夫妻,然后一起踏上外出打工之路。出来后,许多女孩发现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却不属于自己。靠两个人的工资,在外面永远买不起房。买不了房,就没办法享受当地的福利,纵使心里有百般想法,也很难实现,心理落差感太大。所以不少小夫妻会分手,期间生下的小孩只能交给老家的老人抚养。如果外出打拼3-5年,能在外面买套房,有个温馨的家,有个可以预期的未来。那么,他们的离婚率降低60%应该不成问题。
(3)城市老人百年之后在山区农村买墓地,享受到的价格差足够抵消农村半套或者一套房,而且不用缴纳护墓费,不用担心50-70年使用权到期后的续费问题。以浙江省临海市为例:乡下农村大多有山地公墓,3平方米的墓地只要3000-10000元左右,跟杭州、上海等城市相比大概有10-40倍的差价。
农村房产自由流通产生的经济活力不容小觑。如果政府收20%左右的土地出让金及各种税费。以一幢楼房价值100万,一个村庄150-600幢楼为例。政府在一个村就能获得上千万的财政收入,村里也有几个亿的房产可变现。江浙沪有4万多行政村,全国有40多万个村庄。保守估计,可以直接带动100万亿资金流向农村。农村自建房流通、建设可以带动各行业发展。对缓解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增强各地经济活力,带动国家经济增长都能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估计,短时间内就可以让GDP增长7-10%以上。同时,它可以吸收市场上的多余货币,抑制通货膨胀。哪怕以后人民币被迫增发30万亿,也能轻松抵消。不过,目前农村自建房的质量参差不齐,应当进行适当的规范,避免不必要浪费跟风险。另外,是放开农村现有房产流通,还是放开农村宅基地,有待商榷。因为如果简单的直接放开宅基地,对农民来讲未必是好事。
第二、改革村干部任命制度。选择优秀的外地人才,扎根农村,造福农村。
1954年我国引进西方的选举制度,村干部由村民选择村里德高望重的人选举产生。建国初期百废待兴,农村急需村民信赖、有能力、有担当的带头人一起建设新中国。这种选举方式在当时无疑是最好的选择。事实证明这些村干部任劳任怨、无私奉献,团结村民,平衡地方宗亲,积极完成上级交付的任务。期间涌现了无数令人敬佩的杰出代表,他们都是村民中的佼佼者。
但是改革开放后,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不再只靠土地生活,逐渐走进城市,闯荡世界。不管是打工,还是从商从政,都流传着他们的传奇故事。随着有能力的带头人外出打拼、出人头地。留在农村的基本以老弱为主,能力可想而知。吏治清明,选用能人是振兴乡村的不二选择。如果能力不足,用勤奋、公正来补,也并无不可,但现实早非如此。比如:
1、选举靠拉帮结派以及宗亲势力。农村自古就有帮亲不帮理的说法,要当选必须拉帮结派,拉拢亲朋好友并许以好处。这就导致人口少的姓氏跟真正做事的人很难当选。而且一些村干部当选后,对支持自己的亲朋好友会尽量给予帮助,针对竞争对手也会不遗余力地打压。毕竟人不为已,天诛地灭,帮助自己人,打击对手,无可厚非。但在人才本就匮乏的村庄里不断内卷,看人做事,工作如何做到公平、公正?如何能留住人才?如何能吸引人才?如何营造良好的商业环境?
2、村干部职务只是兼职。村干部无论是务农还是经商,都不影响他们任职。试想一下,如果公开允许政府官员经商,可以利用公权力和辖区资源为自己或亲友谋利,后果会有多可怕?更何况有能力的村干部自己办企业,必然无暇顾及村务。没能力的视村里资源为自家奶酪,想尽办法为自己谋利。无论哪一种,都无法全心全意为村民服务。现在上级政府出台了各项惠农政策,但是许多村干部不认真工作、学习、研究,导致村民原本能拿到的政府补贴,却根本不知道或被其他人领走。所以农村要有序发展,村干部必须走向职业化。
3、村干部的贪腐很难查处。国事家事、完成上级任务、发展村庄经济以及调解村民矛盾等所有事务全靠村干部执行。他们身兼多职,虽然管理的人少、地少,但只要肯动心思,收入却不少,而且非常安全。比如:
(1)亲自上阵参与新农村改造、土地流转以及其它项目。一些村干部利用自家企业参与村里工程项目。或入股合作社,利用土地流转、国家补贴,上下其手谋利。表面上是为村民服务,肥水不流外人田。实际上是钻漏洞,合理地薅羊毛。如果不同意,各种拖、卡、不配合、甚至故意使坏,会让你充分感受到土皇帝在村里的能力。如果同意了,工程质量、造价以及土地承包后遗症会让你后悔人生。
(2)当地的商机大都被村干部抢先染指。外地企业落户或者政府建设工程在农村施工,一般会考虑当地群众的利益,为避免产生不必要的麻烦,会把一些配套工程交给当地人做。如:沙、石子供应以及一些基础设施建设等等。以前村里会集体揽活、办公司,让村民共享利益,现在这些工程被村干部或者与其有关的人包办了。
不仅如此,以往蓬勃发展的农村集体企业,如今几乎销声匿迹,被私营企业取代。这些现状体现了村干部与村民之间严重的利益冲突问题。从法律方面分析,虽然一些村干部确实从中谋利了,但合理、合法、合规,无可指责。从村民方面分析,致富要靠自己,靠别人帮助,靠村干部都会倒。从共同富裕的社会制度分析,资本是逐利的,不会刻意减少收入帮助村民。如果没有政府帮助,村民很难分享到资本扩张带来的红利。
(3)以借钱为名,行索贿之实。一是假借,办多大事借多少钱,还有欠条,双方你情我愿,心知肚明。二是真借,10万、100万随意,不要利息,就借5-8年,保证归还。都是亲朋好友,像这样的行贿受贿,法律根本无法定罪。
(4)利用婚丧嫁娶、升学宴、生日宴、乔迁新居以及过节等名目敛财。
(5)国家农业补贴、低保被一些村干部及不符合要求的亲友套取、冒领。
4、外地人跟外地企业毫无归属感,经常吃哑吧亏。以前农村很少有外来人口和企业,但随着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情况已经完全不同了。现在一些农村由于企业多,前来上班、经商的外地人甚至超过了本村人口。这些企业跟外地人没有参与村里任何事务的权利,跟村里基本上是割裂的。因此,外地企业、外地人遭遇不公、缺少归属感、被欺负等现象屡见不鲜。外地人投资农村资源性企业、种植业及养殖业。盈利后,被撕毁合同,无法继续经营的案例时有发生。特别是农村土地流转后,一些老年人收入减少,支出增加,生活比以往拮据,心中有气。所以组团到地里偷拿农产品的事件屡屡发生,这些人偷的是明目张胆、理所应当。因为这些田地就是他们的,现在土地流转影响到了他们的生活,拿点吃的做为补偿,对他们来讲,那能叫偷吗?
如果外地人可以有村里买房。如果在村里居住、经营的企业和外地人超过1-3年,可享受参与所在村庄医保、子女上学以及有限制的选举等权利。如果村里有集体企业,让老人享受企业红利、有钱养老。如果村集体企业将一部分流转土地实行自主经营、统一耕种、利润共享。如果土地流转时保留20-30%土地让老人有事可做。如果承包合同规定承包户必须保证土地不被污染,土壤不被调换、偷偷卖掉。那么,情况必然会有所不同。即使有些种植大户突然不种了,村里也能快速接手,避免土地抛荒。不过土地流转合同必须规定土地不能转包。如果土地可以层层转包,村干部是省心了。但中间会产生食利阶层,导致真正的种植户利润被压缩,抗风险能力差,遇到自然灾害会无力继续承租。
5、村干部往往代表了村里多数人的利益。所以人丁不旺和少数姓氏人群,往往会被欺压,与大姓家族发生冲突也只能忍气吞声。造成许多污染企业在农村无人管,村霸无处不在就是证明。一些地方发生村民地里粮食、药材三番五次被邻居的牛羊偷吃,邻居拒不承认。村民无处申诉,只能在地里放农药,最后牛羊死了,村民做牢的刑事案件时有发生。这类刑事案件,起因明显是邻居对法律缺少敬畏、有恃无恐、欺压弱势群体、爱占小便宜。深层原因是这些人在村里大多有些关系或有一定的武力,造成村干部职能缺失、不作为。如果村干部能够不考虑人情关系、及时介入、公正处理,事情其实很容易解决。
农村发展受限,除了上述问题外,关键是缺少有能力、公平公正、一心为民的带头人。对此,各级政府非常关注,采取了向各村派驻村干部,派大学生村官,第一书记+工作组,村书记、村长职务一肩挑等变相委任的办法。国家为了振兴乡村可谓想尽了办法,但效果却不太理想。原因很简单,主要村干部由上级指定某些村民担任,虽然有利于上级政府对村庄的管理以及减少内耗等好处。但难免造成监督缺失、一言堂,忽视村民意见以及党外人才无法担任等问题。虽然第一书记+工作组更具专业性,但这种简单任命的方式容易形成官僚作风、不顾农村实际情况瞎指挥、干部跟村民意愿冲突等问题。至于派遣驻村干部、大学生村官,由于他们不是主要村干部,对许多事务没有决定权,影响力非常有限,注定无法有所作为。现在一些人建议村民自治,这在宗族势力横行的农村,绝对会冒出一大批村霸、村痞,成为农民的恶梦。
村干部任命是一个全方面的管理制度问题,核心是要改变人情选举、人治代替法治以及村干部与村民之间的利益冲突问题。现在的一些改革方案均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但假如把村庄视为分公司来运营,或许就简单多了。根据现代公司管理经验,总公司只要掌控财务权、监督权、发展规划权和主要领导的人事权、奖罚权,分公司就能在总公司的领导下,健康运行并保持足够的发展动力。但国家会赋予村干部与企业管理层不同的责任跟义务,会要求主要村干部必须得到村民的认可、接受村民的监督。因此,上级政府除了向村庄派驻财务和监督人员外。主要村干部任命可以改为向村里推荐候选人,由候选人根据村里具体情况,发表施政纲领、发展目标、可行性方案并参加竞选。村民通过对比,选择自己满意的村干部。这些村干部根据法律法规、上级政府指示、村民意愿、当地条件和自身能力,解决村民遇到的致富问题、耕种问题、产品销售问题、房产问题、生活问题以及各种矛盾纠纷。如果村民发现村干部贪污受贿、不作为、乱作为,可以举报甚至重新举。
农村人际关系复杂,所以上级政府任命的财务人员、监管人员以及推荐的村干部候选人必须全部是外地的。外地村干部跟村民之间没有人情往来,没有利益冲突,村民跟上级政府可以共同把关、考核、监督。让他们不敢公器私用、贪污受贿,能够公平、公正地处理问题。以后遇到村霸欺压村民的案例,如果村干部不作为,首先就要追究他们有没有渎职的问题。
治理村庄、解决经济发展问题,需要大量有能力的人才。需要愿意到农村任职,对农村要有一定的了解人才。这样的人其实不多,哪怕许多知识分子是从农家子弟。哪怕是现在不少企业面临着裁员压力,大量高学历人才失业,不少大学生毕业即失业。哪怕是在大城市送快递、送外卖,真正有能力的人才也很少会选择回农村发展。所以政府应该拿出丰厚的条件,引导他们到农村竞选,发挥自己的能力,跟当地村民相互监督、相互学习、共促发展。当然,所有村干部候选人必须先进行一段时间的学习、考试、实践,才能竞争上岗。不然一群语言不通、分不出韭菜还是麦子的书呆子到农村瞎指挥,会出乱子的。同时,政府还要出台异地、本地升职标准和考评标准,让这些村干部敢做事,不怕得罪当地权贵。让他们只要出政绩,就可以本地或异地升职,可以给予公务员编制,可以有机会成为市长、省长。包括以后政府主要官员任命,也可以考虑有村干部任职经历的优先。如果有这些制度做保障,相信农村以后不会再缺人才,发展也必然更顺畅。
有些人担心外地高学历人才不懂农村人际关系复杂,无法处理村民之间的矛盾。其实正因如此,他们更应该到农村去。中国自古就有皇权不下乡的说法,几千年来依靠人治维持秩序,造成了很多社会问题。这种状况在新中国成立后才得到改变,但农村靠人治的现象,依然大量存在。主要是村干部普遍学历不高,能力不足,让他们管理学历更低,不懂法、大多是亲友的村民。无疑是人治更省事,更能显示他们的能力、权威,掩盖自己对法律法规也不太懂的现实。一些地方出现诈骗村、走私村、村霸、买卖妇女儿童、早婚早育、冒领补助、欺压外地人和本村弱势群体等现象与此不无关系。现在我们法规严谨,人力、物力、财力充足,是时候进行改变了。
有些人担心外地村官为了政绩,胡乱上项目,会让农村经济雪上加霜。对此,我们可以规定所有获批项目,村民可以不出资,由上级部门先行垫资。如果项目成功,上级部门可以分红。如果村民把钱归还,则今后全部利润归村民所有。为此,政府可以组建农村发展基金,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有合理规划,有村民支持,由外来村干部带领的项目中。如果项目失败,不需要归还资金,又何愁村民不配合?虽然有些项目必然会失败,但只要有20%的成功率,只要敢于探索,相信总有一天会成功。同时,由于我国加入WTO时被限制了农业补贴的比例,国际粮食、肉类价格低廉,以及国家对农业补贴的投入有限。所以靠有限的补贴不可能解决农民致富问题。只有避开这条规定,在种植业、养殖业的基础上发展二、三产业,以及农村集体经济。让村民享受到加工、销售、旅游以及其他方面的红利。每个村庄都有自己的优势,只要村干部跟村民能够齐心协力,有共同的目标。相信他们早晚会真正成长起来,不惧任何风险。从而学会如何个人致富,如何实现共同富裕。
有些人担心外地村干部是过来镀金的,1-3年就会走,根本无心为村民谋发展。对此我们可以规定,任职满5年的主要村干部,任职期间所在村庄经济发展迅速的,可以享受村里的分红。但是任职时间不能超过15年,享受分红时间不能超过20年。村干部享受分红,可以提高积极性,使他们的利益跟村民高度一致。可以让他们安心扎根农村,为村民谋长远利益。可以让有能力的人赚钱不比做生意少。可以让有政绩的人,前途不比当镇长差。
有些人担心外地村干部都是一伙的,会贪污腐败,合起伙来坑害村民。其实这个担心是多余的。村干部由外地人担任,并不是村民什么都不管。相反村里的政策必须取得村民同意,所有村干部要接受村民的监督。相比由本村人担任村干部,村民大多不敢或者不好意思监督、提反对意见,无疑会更好。毕竟他们之间没有太多的利益纠葛,得罪了也不用担心秋后算帐。如果想坑农害农,天皇老子来了都没用。毕竟村子是农民的根,是一辈子生活的地方。农村的人际关系不同于城市,任何风吹草动都在村民的监督之下。所以这些村干部来了,只有真心为村民服务,办事公平公正、公私分明,干出成绩,才有光明的前景。
随着经济发展,包产到户、农民各顾各的弊端也逐渐显现。船小好掉头已经成为劣势,敢闯敢干就能发财致富的时代也过去了。现在规模化、资本化、品牌化早已成为趋势。对此,我们必须加强村干部的领导能力,只有农村有了强有力的带头人,才能将一团散沙的村民拧成一股绳,抓住新机遇,带领村民致富。只有农民共同富裕了,农村改革才算成功,我国才能真正成为世界强国。
第三、实行农产品分级销售,推广绿色无公害农产品,打造有机生态产业链。
中国用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 %的人口,粮食压力不可谓不大。但经过全国人民的不懈努力,在以袁隆平先生为首的农业工作者精心培育、实践中,我国水稻经过杂交,产量实现了大幅度提高,终于不缺粮食了。另外,通过大棚种植,冬天也能吃到新鲜的瓜果蔬菜,而且蔬菜产量占全世界的60%左右。
我国地域广阔,适合种植各类农产品。知名度比较高的有仙居杨梅、黄岩蜜桔、五常大米、寿光蔬菜、新疆葡萄、宁夏枸杞、赣南脐橙、西湖龙井等等。这些地方的农产品之所以名扬全国,跟当地气候、水土不无关系。更重要的是产量大、有当地政府支持。像褚时健先生创建的褚橙只能算是个例。因为个人单项产品,无论你产品有多好,如何绿色无公害,如何有益健康。但是产量有限,缺乏公信力,而且宣传费用远超收入,一般人很难有足够的资金投入。
大部分农产品要有知名度只能往规模化、品牌化方向发展。种什么?怎么种?如何销售?只能被一些企业掌控着。种植户只能跟随,否则根本无法竞争。但企业都是逐利的,在政府基本不设规则的情况下,必然追求规模化、可复制、低投入、高产出的农产品。造成的后果只能是产品高度同质化、低质化。他们为了追求利润,超量喷打农药、化肥和各类激素;为了控制成本,不遗余力地推广国外进口种子和转基因产品;为了卖相好、减少损耗、延长销售期,不惜大量喷洒甲醇、双氧水等化学品。这些现象如果持续下去,肯定不利于我国农产品的健康发展,也必然会对老百姓的身体健康造成一定影响。
现在顾客到菜场、超市、专卖店购买农产品,只认可产品品种、品牌、味道、品相、产地、包装和价格。至于是否绿色无公害,几乎不敢想。因为老百姓不可能去检测农药残留、激素含量、营养成分。如果冒然购买,十有八九会交智商税。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农产品大部分是低价竞争,且含有农药残留的。并非种不出好产品,一些品牌农产品就能做到,包括农民自种自吃的都是绿色无公害产品。只是这样的产品成本太高,卖相不好看,容易被压价,不被主流销售渠道接受,政府补贴少,很难赚到钱而已。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富裕人群已经不比任何国家少,普通老百姓也早已丰衣足食,开始追求高端食材,高品质的生活。每年大量进口的泰国香米、越南米、加拿大小麦以及高价进口的果蔬等农产品,就是最好的证明。但因顾客消费习惯,以及商家无节制的追求利润。造成国内大部分农产品只能进行低标准种植、销售,只能在低端市场惨烈竞争,真正有利润的中高端市场却拱手相让。对此,农村特别是南方农村要发展,必须利用人口优势,进行精细化耕种,推广绿色无公害农产品。才能跟北方大规模种植,以及国外农产品实现差异化竞争。实现绿色无公害农产品供应中高端市场,大型机械化、规模化种植的农产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从而各取所需,解决我国面临的粮食安全问题和农民致富问题。对此,政府应及时出台补贴政策,以及相关的销售帮扶政策。
小农户的农产品要取得顾客认可,必需有相应的质量检验制度和明确的产品等级划分。如果没有检验、分级制度,必然会造成商家以次充好、浮夸宣传。顾客无法分辨好坏优劣,就只能根据价格、品牌选择产品。如果每个销售点都有检测设备,让产品品质有保证,这些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小农户出产的绿色无公害农产品想卖出好价格,就要打通销售渠道。现在各销售渠道几乎不卖真正的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对此,政府可以要求有条件的商超、菜场及网络销售平台开设绿色无公害农产品专柜、网店,否则没有补贴或者税收优惠。
绿色无公害农产品要根据需求找到相应的顾客。对此,政府可以规定所有高档的饭店、酒店、会所等菜品,必须采用绿色无公害农产品。这些地方菜品销售价格高,如果采用低价原材料,明显是欺骗消费者,以次充好。所以应该采购与销售价格相匹配的原材料。
农产品分级制度可以满足各类消费者的需求,补齐农业短板,解决劳动力分配问题和农民积极性问题。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少人多,种植绿色无公害农产品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这是国外大农场无法做到的。所以利用人口优势跟他们竞争中高端市场大有可为。特别是偏远贫困山区山好、水好、环境好,非常适合种植绿色无公害产品。这对贫困山区脱贫致富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可以完美解决山区土地撂荒问题。
推出农产品分级制度后,如果一些农田种植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尽量不使用农药、化肥,让青蛙、黄鳝、泥鳅、鸟类、萤火虫、蝴蝶等动物回归田园。让农民在耕种时,还能收获价值更高、更受欢迎的黄鳝、泥鳅等农产品,完美重现往日蛙鸣蝉叫的农业生态产业链。那么,农村无疑会更具吸引力,农民收入也必然会随之增加。
种植绿色无公害农产品,不少国家进行了探索。美国的经验很成功,斯里兰卡却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原因主要看农产品能否卖出高价格?老百姓有没有经济实力和消费欲望?市场需求量有多少?如果绿色无公害农产品不能卖出相应的价格,国内及周边国家中高端市场容量有限,种植规模却异常庞大。那么,失败就是必然的。只有销售价格高,老百姓有消费能力,愿意消费,市场需求与种植规模相对应,中低端农产品能够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下,种植绿色无公害农产品才能真正取得成功。
种植绿色无公害农产品政府应该出台相应的补贴、扶持政策,激发种植户的积极性和抗风险能力。毕竟在WTO规则内,对这方面进行补贴也是允许的。如果十几年前执行这一政策,可能会导致无人种低价粮,危及粮食安全。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注重养生的群体增加,国力的增强以及农业机械化的普及。现在条件已经成熟,是时候进入粮食等级多样化时代了。
第四、允许小规模养殖。
农村自古就有每家每户养几头猪,养点鸡鸭鹅等家禽的传统。因为脏乱差等问题,许多地方不允许饲养了。科学证明,家养肉制品营养价值远高于养殖场用饲料圈养的。中国老百姓补充营养,首选就是家养的,哪怕是价格贵很多。现在饲料养殖的速成鸡,如果煲汤,吃后会有一种类似苦涩的怪味直冲脑门,在唇齿间、脑海间可以回味好几天。这股味道跟家养鸡的美味比起来,只能用天与地来形容。但现在仅仅是轻微污染问题,家庭养殖就被许多地方政府简单粗暴的一禁了事了。
所有养殖方式都会造成污染,大型养殖场更为严重。由于在自己家搞养殖,会弄的家里空气有臭味,苍蝇、蚊子满天飞,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所以讲究起来的农民也不太愿意在家里养。既然政府、农民都不喜欢传统养殖方式,那为什么各家各户不把家禽、牲畜集中起来,以小养殖厂的形式养殖呢?如果一个村设若干个养殖区域,每户都能分到、租到或者购买到养殖点,大家各养各的,清洗、消毒设备公用,污水、粪便集中处理。这样既能解决家庭养殖脏乱差问题,地里缺少有机肥问题,农田产出剩余农产品的处理问题。又能解决农村老人无事可做、多挣点养老钱等问题。除此之外,还能满足市场需求,促进农村经济活力,绝对是利远大于弊。
集中养殖有诸多好处,有些村已经在做了,虽然同样有污染问题,但它是所有养殖方式中最环保的。但各地政府为了政绩,均在扶持并补贴各大型养殖场,导致小规模养殖场生存空间有限。长此以往,养殖市场必然会被资本控制,国家肉制品安全和粮食安全就会出问题,最终老百姓只能吃价格高、质量差甚至危害身体健康的肉制品。以养猪为例:
大型养猪场规模大,养殖品种均为进口的高产猪种。这种养殖方式非常危险,一旦发生猪瘟,影响是毁灭性的。这些进口高产猪种占据了中国几乎所有生猪市场,导致本地猪种在绝种边缘。2018年开始流行的非洲猪瘟,造成全国91.6万进口进口猪种被生杀掩埋,全球一半生猪被感染,就是惨痛的教训。非洲猪瘟现在没有真正有效的疫苗,大中型养殖场必须增加成本、严格防疫,否则后果不堪设想。2022年猪瘟又开始大范围爆发了。从能力上讲,一些资本跟国家早已突破技术限制,可以制造此类病毒。从动机方面来讲,许多资本早就磨刀霍霍了。令人细思不得不防。如果农户每家养几头土猪,就能不受非洲猪瘟影响。这对我国生猪安全供应是有力地保障。
资本为了利润,想尽方法不让猪活动,用激素等药物催肥、增加瘦肉,导致猪肉品质下降。
大型养猪场养殖成本高,占用社会资源多,污染严重。
大型养猪场喂养的猪违反了其生活习惯,容易生病。特别是楼房养猪,水泥地对猪的健康生长有着不容忽视的危害。
大型养殖集团为了占据市场份额,恶性低价竞争,不利于市场的长远健康发展。现在各大养殖场为了占据市场份额,不惜巨额亏损。以牧原股份为首的13家大集团生猪出栏量占全国六分之一,已经掌控生猪价格的话语权。许多猪企在大量举债、亏损进行扩张。这种不计成本扩大养殖规模,在一段时间内低价销售,将中小养殖户踢出局,最终控制生猪市场、主导肉价的行为后患无穷,不符合国家和老百姓的利益。而且规模越大往往风险越高,大型养殖集团倒闭会造成市场混乱,只有大、中、小养殖场共存,才能促进生猪市场的稳定供应,才能避免生猪价格爆涨爆跌。
大型养殖场采用工厂模式,几个人就能年养几万头猪。这种养殖方式的猪肉品质肯定比不上家养、散养的。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老百姓保健意识的增加,市场上需要高标准的猪肉。对此,政府应该满足市场需求,扶持农户进行中、小规模养殖。鼓励养殖本地特色猪种、山林散养、家养不用催肥饲料的猪。从而实现大、中、小型养猪场各取所需的市场环境。除此之外,政府还要维持供需平衡、价格稳定。如果生猪价格降至盈亏警界线,政府可以直接向大型养殖场购买生猪做为储备,并要求他们减少或暂停养殖,保证中小养殖户的利益。如果生猪价格升至盈亏警界线,政府可以供应储备肉,并要求大型养殖场扩大养殖规模,达到降低肉价的目的。另外对于进口的猪肉国家可以指定1-3家企业统一进口。进口猪肉主要用来储备和稳定生猪价格,进口量可以随着国内生猪供应量的增加而减少。
农民进行小规模养殖,可以用残羹剩饭、野菜、野草以及种植瓜果蔬菜的副产品喂养,可以让更多的人吃到高品质、有益身体健康的食物。现在许多山地和面积小的耕地被抛荒,一些地方搞退耕还林、还草。如果将这些耕地用来种草,搞养殖,会减少大量饲料成本,利润远高于大中型养殖场。这点牧草大型养殖场看不上,对小型养殖场来讲却正好,而且近在眼前、方便喂养。
农民利用富余劳动力进行养殖,是提高生产力,增强经济活力的体现,政府只要给政策,提供销售渠道,要求高档的饭店、酒店、会所等菜品,必须使用与其销售价格相匹配的肉制品就能行。何乐而不为呢?
第五、秸秆问题及环境污染问题的一些解决方案。
焚烧秸秆形成的烟雾,会造成空气能见度下降,可见范围降低,影响民航、铁路、高速公路的正常运营,容易引发交通事故,影响人身安全。同时,会产生大量有害物质,威胁人与其他生物的健康。
由于焚烧秸秆造成了诸多影响,所以各地政府出台了多项处罚措施、回收利用方法以及财政补贴政策。各地政策执行的很到位,但如何执行却一直争论不断,甚至引起了民怨。不容否认,有些地方回收利用得当,秸杆还能卖钱。但是大部分地方,特别是北方平原地区的秸秆处理问题,已经上升到危及粮食安全的程度了。究其原因无非是数量大,回收太费钱,最后没办法,只能搅碎留在地里。
秸秆搅碎留在地里,这是中国农民从未经历的现象,这种耕种方式中外古今没有先例,已经违背了我们几千年来积累的常识,造成了老农民不会种地的怪象。这种随意改变种植方式,且没有经过大量实践总结、没有科学依据以及成功经验的行为。正在造成农作物病虫害泛滥、秧苗烂根、容易倒伏以及产量下降、品质下降等现象。这种耕种方式制造了大量的甲烷,使环境问题更加严重。
现在许多农村老人干不了重活,年轻人在外地上班,回来农忙后必须赶紧回去。所以焚烧是最佳选择,这样既省事又肥田,还能减少病虫害,关键是不影响下一季粮食的耕种。既然要烧,就要趁政府监督人员休息的时候尽快烧。这就造成了不管秸秆是什么状况,适不适合燃烧,一律烧掉的情况。这种农民意愿跟政府意志相违背的情况,其实有很多合理的解决办法。比如:
1、晒干了再焚烧。以前使用秸秆当柴火,我们都是把秸秆晒干,堆成堆,烧的时候挑干的烧就行。试想一下,如果秸秆不晒干,直接半湿状态放在柴火灶里烧,结果肯定是厨房烟雾弥漫,根本无法做饭。同样,刚收完粮食,田间地头的秸秆都是半湿的。这种湿秸秆产生的浓烟至少比干秸秆多10-20倍,二氧化碳等有害物质也会随之增加。尽管如此,焚烧湿秸秆对雾霾的影响也只有4%左右。也就是说,只要秸秆晒干再焚烧,对环境的影响就能降到0.2%左右。另外,晒干需要时间,焚烧时间会自然错开,也就不会对环境造成压力。
2、玉米、薯类、豆类等秸秆可以做成青贮、黄贮或干贮饲料。2021年我国进口了2835万吨玉米用做饲料,国内玉米产量是约26000万吨。有着巨大的产量做保障,如果把玉米等秸秆做成饲料,牲畜喂养将无后顾之忧,秸秆焚烧问题也能迎刃而解。
把秸秆制作成饲料的好处显而易见,目前在政府的主导下,各地正努力减少豆粕、玉米使用量,尽量利用玉米、花生等秸秆制成饲料喂养牲畜。如果政府进一步规定只有大量使用这些饲料的养殖场才能获得补贴,那么我们以后就不需要大量进口转基因玉米以及豆粕当饲料了。饲料被美国卡脖子、肆意涨价,造成肉价飞涨的情况也可能一去不复返了。如果养殖牲畜的饲料不缺了,蔬菜也不缺了,食用油用猪油。即使真的遇上粮食危机,我们少吃点主粮,何不食肉糜一回,又有何妨呢?
3、由于水稻、小麦秸秆制作的饲料营养价值不高,相比在地里焚烧,把这些秸秆当柴烧无疑更节能。对此,只要允许农村老年人使用柴火灶,这类秸秆问题也能轻易解决。老年人用天然气、液化气、煤气做饭安全隐患很大,政府应该以人为本,允许他们用柴火灶。毕竟柴火灶也是一种资源,在城里快成文物了。即使在农村也是偏远地区以及老一辈人在使用,再过20年,可能无人会用。柴火灶是一个即将消失的生活传统,是一些老百姓的生活习惯和安全保障。反观煤气灶,由于许多老年人记性差、反应慢、不会使用、不会日常维护,导致安全隐患很大,煤气中毒、烧伤等情况时有发生。科学家发现,天然气、液化气含有高浓度的致癌物和有害空气污染物,危害程度高于柴火灶造成的污染。更何况如果不保留一些柴火灶,万一遇到类似欧洲的能源危机,老百姓如何做饭呢?因此,哪怕柴火灶确实有不利于环境的方面,我们也不能实行一刀切,而应保留一部分,做到居安思危,处变不惊,才是真正的治国之道。另外,农村环境优美、空气清新,吸收二氧化碳等有害物质的能力强。即使飘到空中,对城市环境的影响也微乎其微,自然界的净化能力足以将这些污染化解于无形。
4、留在地里的秸秆根部要有相应的规定。收割时,水稻、小麦秸秆根部完全可以割到10厘米左右,但收割机主为了提高作业效率,减少收割成本,一般会将一半或者30%的秸秆留在地里,高度达到了30-50厘米。(有图片为证)造成农户不得不烧,如果不烧留在地里,不利于后茬农作物的播种,病虫害也会增加。所以有必要严格规定秸秆收割高度。
5、现在大部分村庄没有垃圾处理厂,所有垃圾集中填埋,或者送到露天垃圾焚烧场统一焚烧。附近的土地、水资源、空气因此被污染,造成的环境问题比焚烧秸秆严重百倍(有图片为证)。如果政府能够拨款兴建环保无污染的垃圾处理厂,上述环境问题和秸秆焚烧问题都将迎刃而解。同时,许多县市的垃圾处理厂设备无法分类处理垃圾,导致正在全国大力推广的垃圾分类政策沦为一种形式。垃圾分类利国利民,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支持,为了该政策能够执行到位,应尽快在全国各地兴建高标准的垃圾处理厂。
6、田里的杂草、瓜果蔬菜的副产品以及根茎藤蔓很难晒干,以前可以喂牲畜、家禽,现在农民一般把它焚烧了事(有图片为证)。由此造成的环境问题同样不小,只不过其焚烧时间不一,大多不在粮食主产区,很难引起关注。对此,我们只要允许农民进行小规模养殖、保留一部分柴火灶,并拥有计划的焚烧。相信这类问题一定能轻松解决。
秸秆跟环保都不是问题,更不是麻烦。只要政府进行科学论证、统一规划、加大资金投入,农村就会爆发不容忽视的活力。
第六、实行大医院+中小医院联合诊治。由于新冠病毒的传染性、隐蔽性以及免疫逃逸能力大幅度增强。即使北上广深等城市大医院众多,是我国医疗实力最强的几个城市,面对病毒,医疗资源依然严重不足。一线城市尚且如此,其他城市包括乡镇就更有必要加强医疗能力,否则无法有效应对防疫放开后病毒的不断进化。
我国医院以公立为主,其中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院等小医院数量居多,这些小医院医疗能力有限,只能靠政府财政补贴维持。老百姓看病喜欢到大中型医院。但是中型医院的医疗水平强差人意,有条件的患者喜欢到更有保障的大医院就诊。所以中型医院盈利能力有限,40%都在亏损运营。大医院虽然人满为患,可是这类高端医疗资源是非常稀缺的,根据经济、政治规律,它必然分布在大城市,而且大多集中在主城区,并且数量也是有限的。大医院资源,小城市包括乡镇都非常需要,却根本无法获取并支撑。面对各地医疗资源差距悬殊的现状,面对新冠疫情。我们必须利用所有条件,将大医院的医疗资源延伸到中小医院。对此,如果实行大医院+中小医院联合诊治的模式,就能破解这一难题。
所谓大医院+中小医院联合诊治,就是大医院及有实力的专家通过网络视频连线,在网上给患者看病,社区卫生院、乡镇卫生院、私营医院及医疗水平不强的县市级中小医院在线下对接。具体来说,就是大医院专家负责远程看病,遇到疑难杂症,可以随时调集全国甚至国外的专家进行会诊。中小医院医生、护士陪同患者网上就诊,并负责检查、打针、挂水、住院甚至一些手术。有条件的可以采购手术机器人,请专家进行远程手术操作。由于大部分小医院医疗经验严重欠缺,各方面水平有待提高。对此,大医院可以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指导如:麻醉、做手术,阅片,检验、诊断、护理等所有问题;
大医院+中小医院联合诊治后,患者到医院看病,可以自行网上预约大医院专家,与自己选定的医院联合诊治。也可以到中小医院,由工作人员帮忙预约,并先做一些必要的准备工作。比如肠胃有问题,常规的验血、验尿、拍片等检查可以先做。网上就诊时,中小医院医生全程陪同,辅助专家诊治。诊断后,根据专家要求,现场医生负责进一步检查、治疗。如需手术或住院,患者可以选择自己信任的医院。另外,所需药品可以就地购买,也可以邮寄。
大医院+中小医院联合诊治的好处显而易见。中小医院遍布全国各地,尤其在各县市、乡镇更是医疗系统的主力军。跟大医院主要在大城市主城区相比,有着绝对的地域优势,两者正好相辅相成。但目前中小医院医疗水平低下,缺乏盈利能力,医疗设施严重不足,服务水平也有待提高。如果在这种条件下进行简单的合作,很难达到预期效果。
因此,政府要对卫生院等中小医院加大资金投入,给予政策倾斜,提高医保报销比例,鼓励病患在家门口看病。同时,对各医院的医疗能力、医疗设施、服务及病患满意度等方面进行考核、分级,让他们在相互竞争中逐步提高医疗实力。使其只要努力增强业务能力,就可以提升医院等级,甚至有机会成为顶级医院。另外,医生、护士在辅助专家看病时,可以通过缴费的方式请专家网上指导、教学,促使自身能力快速成长。一旦中小医院能与大医院高效配合,不仅可以让患者满意、收入增加。对提升当地的竞争力,提升当地居民幸福指数,都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大医院+中小医院联合诊治可以有效解决看病难的问题。老百姓看病难,难在找不到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好医生;难在到大医院就诊一走就是几百上千里;难在就诊、检查、复诊来来回回又是几千里;难在大医院像迷宫一样,取号、排队、检查、诊断,一转就是大半天;难在专家号和住院病床极其难等,一等就是几天几十天,导致病情加重;难在异地就医,报销比例大幅降低,压力山大;难在大医院人满为患,病人抵抗力低,容易造成病毒交叉感染;难在医生护士非常忙碌,行动能力差的患者很难独自就诊,单身在外打拼的年青人跟独居老人,每遇大病,就像一场生离死别;难在老人跟理解能力差的患者经常误解医嘱,服错药,做错事,导致病情加重;难在许多老年人不会网上预约,只能到医院人工窗口排队挂号、缴费,如果没号了,只能第二天再来。
大医院+中小医院联合诊治对大医院来讲可以增强影响力、增加收入、减少医患纠纷。遇到疑难杂症也方便与其他医院的专家沟通,提高治愈率。同时专家之间也可以相互学习,提升自身实力。大医院在减少了现场就诊的病患后,可以通过培训下级医院盈利,可以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研究上,可以扩大医疗整形、牙科、男科、减肥、健康调理、养生等方面的服务。目前这些产业市场大、利润高,但鱼龙混杂,问题频出。如果大医院利用自身优势,通过研发产生高利润,并发挥标杆作用,患者肯定趋之若鹜,拍手叫好。
实行大医院+中小医院联合诊治,大部分患者可以分散在街道、社区或乡镇区域内就诊。以后爆发零星疫情,不用专门建方舱医院,各地卫生院、小医院就能收治中、轻症患者。大中型医院可以从容接诊危重病患。为了防控疫情,病患聚集到大中型医院,已经严重影响其他病症患者的正常就诊。一些医院暂停急诊,或无法及时接诊,导致有些患者因此死亡,实在令人痛惜。2021我国死亡率比往年增加了5倍,与此不无关系。
实行大医院+中小医院联合诊治,大部分患者就近就医,医生通过网络视频诊治后。可以让医疗资源更加充足,布局更加合理,分工、权责更加明确;可以避免医生乱开药、乱收费、乱诊断以及把小病当成大病看等不良医疗行为;可以有效减少院内感染风险和超负荷接诊压力;可以避免医护人员累垮。
实行大医院+中小医院联合诊治,如果给乡镇卫生院配置救护车,5-15分钟的黄金抢救时间内,就能到达现场。如果病人在卫生院治疗。那么,医治时间至少可以缩短一半。如果卫生院的医疗能力获得提升,大部分核酸检测交给卫生院负责,那么检测乱象完全可以就此终结。
实行大医院+中小医院联合诊治,大部分患者就近就医,卫生院等中小医院赢利能力大幅度提高后。政府财政投入就不会打水漂,中小医院就能步入良性循环状态,医疗能力就能逐渐增强。这对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在熟悉的环境里,熟悉的乡音中,能在熟悉的医生护士和值得信赖的专家共同诊治下,得到快速、专业地治疗。每一点都是患者梦寐以求的,每一点都能给治疗带来帮助。在这样的条件下,相信大部分患者会选择本地就医。更重要的是,现在疫情肆虐,减少活动范围,减少接触人群,就能减少感染风险,减轻防疫压力。
乡村拥有城市所不具备的条件,但是振兴乡村我们要的不是表面的光鲜亮丽,也不是没有发展前景、没有农民、没有壮劳力、没有生气、没有特色的农村,更不是城市化的乡村。在这里山清水秀、生态农业就是竞争力;大医院跟中小医院联合诊治就是竞争力;外地人才扎根农村就是竞争力;外地企业、外地人有归属感就是竞争力;以法治村就是竞争力;村集体努力带领村民致富就是竞争力;农产品有特色、利润高、受顾客喜爱就是竞争力;新农村建设就是竞争力;农产品网上销售、多渠道销售就是竞争力;农村房产可流通就是竞争力;坚持新冠清零就是竞争力;生活、生产成本低就是竞争力;延续农村文化传承就是竞争力;农民生活更舒适、更有奔头就是竞争力。
如果农村充分发挥生态农业和网上销售的竞争力,发展无疑会更具活力。现在农产品的收购价非常低,钱都被中间商赚走了。如果农村以村集体、镇政府或企业为单位,以其公信力为担保,以诚实、守信为行为准则,以合格的农产品基础。创建自己的品牌,严格管控种植、运输过程。通过网店、网络直播带货,将产品直接销售给顾客,销售价格至少可以增加1-3倍。随着网络销售的兴起,销售渠道早已多样性,产地直接面对消费者已经成为趋势。网上销售农产品所欠缺的主要是信任,如果能打破信任问题,有组织的进行规模化和规范化种植、养殖。相信个人消费者和企事业、政府部门、饭店、酒店等单位的采购订单一定会纷至沓来。相信由于中间环节的减少,农民收入一定会随之增加,并拥有一定的产品定价权,以后不会被菜贩、菜场、超市等渠道随意卡脖子。
如果国家准备在一定范围内重振供销社,只要其奉行平时为居民提供安全有保障的食物为切入点,为农民解决优质农产品销售渠道为义务,特殊时期以保障人民的生存为己任。相信其在市场经济竞争中一定能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如果政府加大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垃圾处理厂、建设污水处理厂、修善乡村道路、修建晒谷场+烘干机+体育场+停车场、修建高标准公厕、修建图书馆+学习班、加强基层医院投入、建设大医院+中小医院信息共享体系、建设农村生态化种植区、建设小规模养殖区、修建农田水利设施、建造农村食物储存基地等等。对促进乡村振兴,大幅度提升内需,保障全国经济健康发展,都是不容忽视的助力。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各地单纯靠种植业、养殖业,成为经济发达地区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纯粹的农业产出,根本无法跟其它行业提供的利润和产值相提并论。哪怕是有品牌知名度,销售价格也提高了。以仙居县为例:他们举全县之力种植杨梅,产量居全国前列、产品远销海内外、销售价格达到60元一颗的天价。即便如此,该县2020年GDP只有260.5亿,在台州市包括浙江省都是垫底的。所以农村要致富,除了发展生态农业、特色养殖业、树立品牌效应外。还要将这些种植、养殖方式延伸为一种文化传统、一种生活方式、一种风景、一种特色、形成一种新的营销方式。同时,只要将农村的各项竞争力一一落实,必然能吸引人才回流,吸引城市居民、旅居海外的华人前来旅游、定居、工作、创业。从而带动乡村养老产业、医疗产业、旅游产业、房地产业、教育产业、餐饮业、养殖业、种植业等各行业的发展。只要农村有足够的发展机会,农民就会拥有更多的选择,创造更多的财富,增加更多的就业岗位,步入更加富裕的生活。
以浙江台州市为例:三年防疫所搳各区、县(市)偶有几例输入病例,均被快速追踪、隔离清零,对群众经济生活均未造成大的影响。所辖临海市、天台县、仙居县山清水秀,拥有3个5A级景区和上百个小景区,居住环境远超大城市。境内临海、淑江、温岭均有三甲综合医院。这里高速纵横,周边杭州、宁波、金华、绍兴、温州等地的三甲医院1-3个小时内均可到达。不管哪个城市发生医疗挤兑,都不影响就诊。只要乡村配套设施和政府政策到位,拥有这些条件的地区会更多。经历三年疫情和防疫放开,城市居民深刻感受到在农村有个家的重要性。如果一些地方在医疗条件好、生活环境好的村镇,专门划出一片区域,针对疫情进行合理管理。相信吸引大中城市的老年人前来居住、消费、创业应该不难。
现在城市生活成本非常高,受大环境影响,发展空间有限,农村各方面支出相对低廉,一些产业在农村可以获得更好地发展。形成城市跟农村相辅相成、齐头并进、共促发展的新局面。农村跟城市就像两只手,城市这只手已经非常强壮,但农村却很虚弱。现在受疫情影响和美国对我国全方位的围追堵截,光靠一只手明显难敌众拳,补齐农村这块短板迫在眉睫。只有两只手都强壮了,农民的购买力、消费能力增加了。才能反哺城市,促进城市发展,形成互补的内循环经济。应对即将到来的世界经济危机,才能占得先机。
新冠疫情既是灾难也是机遇,它对各国的影响是公平的。在全球互联互通的时代,这不是一个国家能解决的。中国有能力用最小的代价、利用有限的医疗资源合理防疫。一旦有需要,随时可以将疫情重新隔绝在国门之外。这是政治体系、经济实力、医疗体系、中西医医疗实力、研发实力、无数人的奉献、雷厉风行的执行力和人民群众全力配合等综合因素的结果,西方国家很难学会其精髓。美国做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对老二的打压一直是不遗余力,日本就是榜样。所以我们只有走自己的路,上下一心、深挖巨大的消费潜力。才能利用强大的需求,独一无二的经济内外双循环优势,突破美国的极限施压;才能使经济总量快速超越美国,实现弯道超车。
光速搞建设
15867053697
2022年1月13日